大黄又叫香大黄、川军,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及根加工干燥后入药,有泻实热、下积滞、瘀、解毒等功效,主治实热便秘、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积滞腹痛、血瘀经闭等症。
一、生产习性
喜欢凉爽气候,怕高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度,气温超过28度生长缓慢,持续时间过长会被热死,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区生长良好,4-6月生长较快,7月生长缓慢以至于停止生长,8-9月以后恢复快速生长,植株生长到第三年才开花结果,种子发芽湿度10-13度,最适合15-20度,只要土壤湿润,温度适宜,经过两昼夜可萌发。种子寿命在自然条件下只有一年,怕积水,高温多雨季节易烂根。
二、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生长表现良好。
2、整地施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性微碱性沙质土壤培植。在春季解冻时,按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把肥料均匀撒入地表,然后结合整地进行耕翻入土,耕地深度30厘米左右,耕平整细。
3、种子处理: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选择三年生大黄植株上所结的饱满种子,在20-30度的湿水中浸泡4-8小时后,以2-3倍于种子重量的细沙拌匀,放在向阳的地下坑内催芽,或用湿布将将要催芽的种子覆盖起来,每天翻动二次,有少量种子萌发时,揭去覆盖物稍晾后,即可播种。
(1)直播方法: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挖深度为3厘米的穴点种,每穴点籽5-6粒,覆土厚度1-2厘米,稍做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然后在地面撒施敌百虫粉剂,防止害虫危害刚出土幼芽及幼叶,亩种量2-2.5公斤。
(2)育苗移栽:育苗时先把地整成100厘米宽的平畦,向畦内灌水,待水下渗后表土稍松散时,在畦内按行距15-16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施于沟内,覆土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春播于清明至谷雨期内,秋播在大暑至立秋时,但以秋播为佳,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栽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春季育的苗在次年春分至清明期间移栽,秋季育的苗在次年秋季移栽。移栽时按行距60厘米,挖24厘米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将挖出的土培成垄,施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于沟内,再用铁锹翻一遍,使肥料与土均匀混合,整平低沟,待栽苗子。当清明前幼苗刚开始萌动时,先从育苗畦内挖出药苗,选健壮苗,削去侧根及尾稍移栽,芽头向沟壁平放沟内,离沟壁3厘米左右,株距30-45厘米。摆好后覆土。
三、田间管理
(1)间苗锄草:直播田当植株长出2-3片叶时,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实施间苗定苗,当叶片长出15厘米高时,中耕锄草培土施肥。
(2)培土施肥:移栽后当年6月份进行培土,把垄上的部分土培于沟内,8月份实施二次培土,移栽第二年清明前后将优质农家肥亩用量4000公斤与垄上的土混匀培到植株茎基部。
(3)割除花苔:当大黄长出花苔时,除留种者外在花苔刚刚抽出时,选择晴天用镰刀将花苔割去,并培土到割苔处,用脚塌实,防止雨水浸入空心花序茎中,引起根茎腐烂。
四、防治病虫害
根腐病是大黄毁灭性的病害,当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最易发病,栽培上防治此病除实行轮作,及时排水等措施外,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出,带出田外做深埋处理或集中烧毁,并用5%的石灰乳浇灌病穴。对尚未发病的药苗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灌根,7-10天一次,连续三到四次,进行预防。此外还有大黄霜霉病、轮纹病等。发生时对症防治;蚜虫是常出现的虫害,在开花期发生较重,可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五、收获加工
移栽后3-4年便可收获,中秋至深秋当叶子由绿变黄时刨挖。采挖时选晴天先将地上茎割去,再将植株四周的土深刨40-60厘米,挖出地下根,抖去泥土,切去根茎部顶芽及芽穴,刮掉根茎部粗皮,对过粗的根纵劈成6厘米厚的片,小根不切,直接晒干或慢火熏干,呈黄色时可供药用,根茎部分称大黄,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公斤鲜货,可供干1公斤干货。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