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首页» 镇巴乡村振兴学堂» 案例教学» 百千万基层人才精准培训工程
 

百千万基层人才精准培训工程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6-04     浏览次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


一、背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特有的专业优势,借助几十年来开展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特色产业培训的实践经验,依托学校先后建成培训平台(学校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院、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西北分院、水利部西北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全国妇女培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中组部确立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唯一的农业农村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委组织部确立的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一系列培训平台和先后式成立的农业农村干部学院、农民发展学院,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同陕西省农业厅联合成立】实体学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充分展示我校在教育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中的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基层人才培训服务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基层人才百千万精准培训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 领导重视,认真部署

教育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是高校做好社会服务和的主要形式,为此,学校高度重视,2016年5月专门成立了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办公室。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下设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百千万基层人才精准培训培训实施方案,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内容和方法。

总体思路:聚焦脱贫和乡村振兴、精准到户、产业引导、技能扶助、培训带动、体现公益。遴选百名专家教授、选择百项农业特色产业、举办百期培训;携手千名农技人员、千名致富带头人、面向千个行政村指导培训万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发放万册农业实用技术手册、万份农事活动工作历等。

总体目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培训模式:学校集中培训、县域分段培训。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生产中关键环节、关键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第年举办百期精准培训班,完成10000人次以上精准培训,实现全省市县培训全覆盖。使参加培训的家庭成员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引导和帮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培训内容:按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经营服务业等三大类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种植类重点培训苹果、梨、猕猴桃、樱桃、核桃、葡萄、大枣、板栗、花椒、设施蔬菜、露天蔬菜、马铃薯、红薯、西瓜、甜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花卉苗木等技能;养殖类重点培训猪、牛、羊、鸡、中蜂、水产、特种经济动物等技能;经营服务类重点培训农家乐、农产品电子商务、民宿、乡村旅游、农资经营、农机服务等技能。

培训方法:方法多样,形式活泼,多措并举,注重实际。突出实习实训,以现场教学、技术指导、实习实训、大户示范为主,以专题讲授、专家面对面、研讨交流、跟踪服务为辅,多种培训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二)扎实落实,强化效果

1.“走下去”深入基层开展产业培训

为了更好服务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创新培训组织模式,将以校内培训为主转变为县区培训为主,深入区县张镇,以生产中关键环节、关键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利用寒暑假,组织专家团队,分赴陕南、关中、陕北等县区,围绕本地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培训,现场手把手进行培训,年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

2.“引进来”在校内开展各类扶贫教育培训

把坚持十余年的“村官”培训主题调整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从2006年始,已经坚持了14年。截止2019年,已累计培训村官余50000人次。很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政策宣传不到位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落实难的现实问题。得到等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模式,得到赵乐际、胡和平等领导的指示。根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时调整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两年时间对全省56个贫困县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轮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做到一县一方案、一班一教材。2018年启动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轮训工作。

举办涉农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政策提供思路、措施、方法和途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高县处级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和决策能力,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面向县处级领导干部研究开发了“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关中地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研讨班”等一批培训项目。研讨班围绕以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为主要内容开展结构化研讨,通过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和策略展开研讨,研讨结果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政策提供思路、措施、方法和途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举办老少边穷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训,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1)为促进秦巴山片区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创业骨干队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氛围,助力打赢片区脱贫攻坚战。从2015年开始由科技部主办、我校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承办的“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面向秦巴山片区76个贫困县的科技创业骨干人员,每年举办一期为期5个月的培训。2015年第一批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后,已经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杜营辉、王伟宾等多名优秀学员还被聘为新学员的创业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带领和指导新学员实现创业梦。(2)为了加快全省“三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助力“三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由陕西省科技厅主办的陕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班,从2014年开始就由我校承办,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三区”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起到了巨大作用。

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地方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带动者,开展面向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我们培训的重点,年培训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4000多人,通过培训,培训了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实用人才。

举办农技推广人员技能培训,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技推广人员是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是推动和壮大地方产业发展的强大 动力。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技能、方法更新开展培训,指导和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产业选择、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每年面向基层开展农技推广人员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其中校内培训1000人次,县域培训1000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重要启示

1. 高点谋划,利用优势资源

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培训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在区内外建立的试验示范站和示范基地,作为“百千万精准培训工程”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学校21个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培训授课、现场指导,与贫困户建立联系,方便贫困户随时咨询和寻求帮助,为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的实际问题。

2. 精准定位,选准培训对象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基层人才培养培训为手段,以基层领导干部、农技人员、村干部、企业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为培训对象,进行系统的培训方案设计。从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教师的遴选、培训环节的设置、培训内容的筛选等方面开展多层面研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狠抓落实,注重培训效果

为了做好基层人才培训,学校、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全体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很大一部分培训利用了寒暑假进行,冒着严寒、酷暑,带领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给群众讲技术。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从培训对象的实际出发,做好每一个培训环节,突出一个“实”字,才能使培训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点评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特有的科教资源优势,借助几十年来开展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特色产业培训的实践经验,充分展示了学校在教育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中的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基层人才培训服务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目标,组织实施的基层人才百千万精准培训工程,将长期为基层输送急需的各种人才,积累的经验为省内外高校提供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相信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