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乡村振兴学堂
首页» 合阳乡村振兴学堂» 学习感言» 掌握民情解民忧 关注民生解民困
 

掌握民情解民忧 关注民生解民困

来源:   作者: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党支部副书记 葛升亮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

     

---2021杨陵区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培训感言

非常感谢区农业农村局和西农继续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此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是课程丰富、内容充实、老师专业,讲授的都是农村改革中最焦点的,基层干部最需要的,实际工作中最困惑的知识要点,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思路,看到了不足,增强了动力,比出了差距。我也是毕业于西农经济管理学院,上学时李录堂教授和孔荣教授就是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毕业后深入基层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听授老师们对农业农村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解读,我的体会更深,理解更透、思考更多。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

9bb9d58938dc484f9e099a67c5d0d6e9.png

一是乡村数字化需要村干部具备数字化思维。开班第一堂课我们就跟随李书琴教授了解了数字乡村的有关知识。推动乡村数字化,就是要将农村建设置于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进行考量,通过物联网的运用,云技术的支持,大数据的统筹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初,我所在的田西村被列入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眼下,数字乡村 APP 集网格化管理、户籍管理、积分制管理、农业设施管理、疫情排查、农产品售卖、村务办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在田西村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初期,我与研发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告诉我:一方面,他们在计算机开发方面十分专业,但是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不知道平台需要开发什么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基层干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却对技术的发展了解较少,不清楚最新的技术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至于提不出需要数字化解决的实际问题,这种矛盾一直制约着数字化产品的落地应用。最初田西村数字化平台的人员信息采集是需要手机填写的,但是村中留守的老人占大多数,手机操作十分困难,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就建议开发人员增设了 AI智能电话功能,使用机器自动拨打电话并根据语音进行信息的自动录入,这样一来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提高了软件使用效率。所以说,要解决数字化的建设中的这种矛盾,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代接轨,紧紧跟上数字化趋势。

二是产改之后需要持续发力。正如李录堂教授所讲的,“三变”改革结束后,我们已经有了牌子、班子、票子,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致富项目难选。农民把资产、资金和人力投入到集体经济中,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但现在大部分农产品过剩、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经营什么项目才能赚钱。二是农产品难卖。近几年,农产品趋于饱和,营销成为头等问题。十四亿人天天要吃农产品,但吃谁的,这考量产品质量,更考量营销能力和水平。三是经营管理人才难寻。集体经济要持续良性发展,必须有善经营、懂管理的人才,尤其像集体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岗位。而如今农村绝大多数精英已经进城创业,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困境。四是财务监管难信任。许多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的真实、客观、透明表示怀疑,这也是他们对参与“三变”改革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谁来监督集体经济的财务,谁能堵住财务漏洞,又成为一道难题。五是赚了钱难分。每年的盈利我们拿出多少分红?多少留作发展基金?该拿出多少奖励员工?让绝大多数人都满意的分配方案很难制定。我想,以上五个问题都是“三变”改革之后我们必须思考的,在当前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的,要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三是有效治理需要三治融合。在课间,我董红教授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离异女性是村中弱势群体,依照法律要分双八百,但是村民代表大投票的结果往往是不给他们分,我们意外的发现民主手段因为少数人要分割集体的蛋糕而失灵了。这正如博弈论中的著名案例—囚徒困境,简单说就是当人们只追求自身利益时,社会的总利益却没有因此而最大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为别人着想,换言之就是德治。我们可以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引导,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村中逐步形成“弱势群体人人关怀”的良好风气,为法治与自治的盲区照进一束亮光。所以说,“三治”融合并非将自治、法治和德治简单相加,而是要构建“三治”之间的对话机制,注重建设自治、法治和德治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激励治理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使“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12eddae8ee6e43ed9b650a550369d18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