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首页» 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案例教学» 农科水韵 生态杨凌
 

农科水韵 生态杨凌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5-01     浏览次数:

     

——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背景

杨凌示范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5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区内驻有国家“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拥有6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7000名农业科教人才。杨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自贸试验片区,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1.27亿元,财政总收入21.8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336元和16344元。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杨凌示范区自2014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柔性治水、以水兴城,开启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杨凌实践。以“河渠整治全覆盖、供水安全有保障、高效节水可推广、农科文化显优势、管理创新再探索、城乡和谐更完美”为总体目标,围绕“水润杨凌、水美杨凌、水富杨凌”,以“七大任务”建设为主线,以“六项重点示范工程”为带动,让水在杨凌蓄起来、活起来、灵起来。截止2017年底,全区共实施建设项目22项,完成投资19.98亿元,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农科水韵、生态杨凌”鲜明特色得到充分彰显,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新风貌。2018年7月20日,在水利部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技术评估会议上,杨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91.28分的评估分顺利通过了技术评估。

二、主要做法

杨凌示范区围绕目标任务,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着力在水资源严格管理上找出路,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上做文章,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上下功夫,在水文化特色创建上求突破。

(一)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

一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印发了示范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任务职责,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编制完成了《杨凌示范区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杨凌示范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了较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和国控项目建设,完成了用水大户用水效率监控体系建设,对区内重点用水户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取用水总量监测统计,完善更新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及时准确上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及有关数据,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先后出台了《杨凌示范区供水用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供用水行为。不断加强水资源执法工作,配备了执法装备,确保管理职能健全、编制到位、人员充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控制管理目标。四是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体制。试点期间,提出了以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管理创新探索水市场资本驱动和政府驱动的良性发展,以水生态修复推动环境改善,以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旅游的具有杨凌特色的水务事业管理新模式、新思路,有力地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统筹协调,科学配置水资源

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形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供水体系,科学处置雨洪水资源,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构建适应全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新格局。一是优化城市供水结构。通过石头河供水工程,切实加大地表水供水能力,至试点期末,地表水供水规模达1800万立方米/年。在此基础上,2017年又启动石头河水厂二期建设,今年年底即将进入试通水阶段,届时城区供水能力将翻一番达到10万吨/日,进一步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同时建立以地下水水源为主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不断优化城市供水水源结构,确保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加快建设农村水源。试点期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城乡一体、板块推进”的原则,逐步推动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建设,至试点期末,全区自来水到户26274户,自来水到户率近100%,实现了全区自来水供水全覆盖。三是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建设西片区雨水收集及调蓄工程,在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科学处置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杨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目前已成为陕西华电杨凌热电有限公司供热机组生产运营期的主水源。2017年底,全区中水用量累计357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7.87%。

(三)注重生态构建,重塑河渠整治格局。实施“三河两渠”水系整治工程,构筑与杨凌城市相适应的“城水相依、人水和谐、水清景美”的景观格局。一是实施水系整治和保护工程。结合防洪治理和水景观工程,实施了渭河、漆水河、湋河滨河道路、休闲慢道、景观公园、绿化林带等工程。其中重点以渭河综合整治为重点,精心构建景观水利,实施堤防工程和水面景观工程,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形成长7900多米、面积达5500多亩的连续景观水面和430亩湿地生态公园,配套建设2万平方米体育设施,极大提升了杨凌城市水生态环境,不仅成为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更是杨凌及周边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乐园,春夏之季每天游客达上万人次。二是实施渠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以现有水系和渠道为基础,确保城市防汛安全,结合杨凌浓厚的历史文化,开展了高干渠、渭惠渠水景生态长廊建设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并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实施湖池景观建设工程。完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等景观建设工程。截至试点期末,杨凌城区水景观展示区达到8处。四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示范区及早印发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方案》,在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制度落实和责任督办,理清了“三河两渠”管理保护问题清单,分级编制完成了各河渠“一河一策”方案,提出了目标清单和任务清单,组织实施了“三河两渠”微量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清四乱”(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整治行动和渭惠渠、高干渠清淤工作,启动了河渠执法三年行动,实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有序推进河渠治理保护,确保“三河两渠”无污水直排。同时,结合杨凌实际,全面落实了城区景观水面和农村生态涝池的属地管护责任,确保全区每一处水体都干净卫生。在今年全省河长制工作验收中,示范区河长制工作以97.7分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四)坚持多措并举,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略,不断巩固和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果。一是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大力推广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区有效灌溉面积8.4万亩、高效节水面积7万多亩,建成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精准扶贫示范园等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同时加大农业国际合作力度,建成中美内布拉斯加农业科技合作园、中以高效节水灌溉合作园,充分展示国外大田节水灌溉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先进技术。截止2017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二是推进高耗水企业节水工程。积极在入区工业企业中推行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至2017年,全区工业企业年节水112万立方米,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用水量有不同幅度下降,降幅面达58.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基准年2015年下降了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6.5%,全区工业企业用水结构和节水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城镇生活节水工程。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节水校园和天元·棠樾湖居等一批节水型居民小区。2018年,杨陵区被确定为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政务大厦入驻的管委会75%机关单位联合申报并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此外,每年通过业务培训、科普展览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宣扬惜水、节水、科学用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五)突出防治结合,全面保护水资源

按照“保供水、治污水”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全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一是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建设。以加大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为突破口,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设施进行了完善,并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稳步提高,渭河杨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二是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涝池建设,目前已有21座涝池建成达效,另有10余座正在加快建设。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收集站建成投用,五泉镇斜上村、蒋周李中心社区、揉谷镇新集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达效,卫生改厕、社区绿化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显著。三是实施城市供水水源保护。组织开展了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并通过了陕西省环保厅审核,规范设置了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指示牌等,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同时,每月对备用水源水质进行跟踪监测,水源地逐月水质评价结果达标率100%,地下水水源地全年8项必测指标和15项选测指标均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

(六)实施标本兼治,着力修复水生态

一是开展地表水环境修复。结合“三河两渠”综合整治工程,大力修复地表水环境,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布设亲水平台,设置滨水步道,进行岸坡绿化等,建成了渭河滨水景观区、湋河原生态自然景观区等,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并逐步修复自然河流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地下水监测与保护。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严格审批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面完成城区43眼自备井关闭任务,实现了城区供水从地下水向地表水的全面转变,极大促进了地下水保护。至试点期末,城区地下水水位达标率达87.5%以上。三是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极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2016年湋河水土保持示范园被陕西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试点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余平方公里,至试点期末,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78.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以上。四是实施城市绿化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城区绿化、景观节点、小区绿化以及景观工程提升等,至试点期末,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

(七)传承城市文明,彰显特色水文化

一是积极开展农耕文化主题的建设。以现代农庄为载体,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在小湋河沿线等地建成了30个集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庄集群。新增渭河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农业历史博物馆等水文化特色示范区,渭河省级水利风景区获陕西省水利厅批准。二是举办农科城水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以农业为主题的马拉松赛,充分彰显杨凌作为中国“农科城”的区域特色。在赛事线路安排上,以杨凌会展中心广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渭河河堤路为重要节点,充分展现了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渭河综合治理成果和城市特色风貌。三是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广示范活动。每年一届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是杨凌的一张城市名片,充分发挥农高会的平台作用,每年会期宣传和推广杨凌高效节水技术,展示高新技术成果。

三、重要启示

示范区在坚持依法治水的基础上,强化自身优势,补足发展短板,大胆推进改革与创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具有杨凌特色的工作。一是依托水利资源,做强农科品牌。杨凌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立足农字当头,在水利融入上下功夫。二是发挥农科优势,深耕节水增效。杨凌属资源型缺水地区,节水显得更为重要,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打好生态本基,传扬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杨凌的鲜明特色,通过营建良性的互动环境,处处彰显文化杨凌的魅力,不断激发群众人人来参与,充分享受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四、点评

我国水资源极其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退化。所以,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科学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水环境以提升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和系统修复水生态以增强水生态服务功能。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领域、重点领域和基础领域。

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杨凌作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基于当地优良的水环境与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从做强农科品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传扬农耕文化等途径,实现“水润杨凌、水美杨凌、水富杨凌”的美好愿景,切合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和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