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首页» 城固乡村振兴学堂» 案例教学» 组织振兴引领产业发展
 

组织振兴引领产业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5-02     浏览次数:

     

——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党组织


揉谷乡划归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管辖后,新集村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及育苗,全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背景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咸阳市杨陵区管辖,12月26日,揉谷乡正式划归杨陵区。2011年7月,撤销揉谷乡,设立揉谷镇。新集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唐朝称为文殊菩萨镇),西邻宝鸡市扶风县降帐镇1公里,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中线,交通便利,主要以葡萄种植及育苗为基本产业。全村10个村民小组,910户,3772人,姓氏以陈姓李姓为主,该村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110亩。

新集村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深化农业供给侧就够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村人均收入近2万元。目前,新集村已成为省内外名副其实的葡萄专业村,鲜食葡萄种植面积2200亩,精品葡萄育苗种植面积720亩,新集村也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葡鑫”品牌获陕西省著名品牌,2018年获“杨陵葡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填补了杨陵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上的空白,2019年列为陕西省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录。

二、主要做法

1.不忘初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新集村过去是宝鸡市扶风县最东边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早在十多年前,由于行政区划要将它所在的揉谷乡划归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管辖,当地政府对该乡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投入力度缩小,使得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上没有人喜欢当村干部并且接管这样一个烂摊子,这时村民们看中了忠厚老实,勤劳质朴,在当时农村文化程度最高的陈增科,群众一致推荐他为村党支部书记。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职以来,和陈增科一块儿的初高中同学,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跑运输,有的包工程,有的经商做生意,人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唯有他不忘初心,不忘群众的期待,带着对家人的一份愧疚默默无闻奋斗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为了村民脱贫致富他用坏了多少部手机,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脚上打了多少次血泡,受过多少次窝囊气……,只有他和心疼他的爱人知道。为了切实做到班子强、形象好、威望高,陈增科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强化支部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全力打造一支作风硬、务实效的村“三委”班子。通过民主选举,村“三委”班子吸纳了一批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接纳高中毕业党员5人,为党支部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班子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村监事会等10个组织机构,完善了43项村级管理制度。加强班子建设,作风是关键。陈增科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大事会议定,小事多沟通,改变过去“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作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或“群众说事”讨论决定,及时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中的大事小事公开、透明了,群众气也顺了,上访、闹事的人没有了。在他的带领下,“三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新集村各项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连续三年被杨陵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求真务实,主动对接强农惠农政策

连续十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陈增科书记积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陕西省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学习掌握中央和陕西省强农惠农政策,结合镇情、村情,带领班子大刀阔斧谋发展、订规划、抓落实,全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

新集村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道路硬化13公里,投资200多万元打深井6眼建成果园灌溉系统,架设高压线路3公里,新增变压器4台,架设路灯70多盏,修建葡萄观光长廊1000米,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借助门前统建项目让村容村貌得到美化;对接民政养老项目建成村“老年互助幸福院”;结合农村阵地建设项目,建成村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开办道德大讲堂,建成村文化广场;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种植业、果蔬产业、苗木产业等齐头并进,提出了以葡萄发展为主导产业的兴村富民思路,目前已形成了葡萄育苗1000亩(含间作套种)、葡萄示范园2200亩、新品种示范园400多亩,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中棚葡萄园600亩。葡萄园和葡萄种苗参与农户占80%以上,人数达2000人以上。

一石投水,激起层层涟漪。由于用足用活政策,该村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均得到了各项政策的扶持,全村党员群众无不称赞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拿葡萄产业发展来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说这是一场集体创业。

3.真情一片,引专家教授科教兴村

新集村位于杨凌示范区最西处,属于杨凌的偏远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来该村指导产业发展多有不便。陈增科作为党支部书记,致力于科教兴村,硬是靠自己一片真情,和专家教授交朋友,用他的真诚使专家教授们与产业发展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接对子,使新集村葡萄园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基地。

为了发展葡萄产业,陈增科带领班子成员通过杨凌示范区农业局主动接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房玉林、时春喜等教授,多次上门求教,感动专家给村民推荐葡萄新品种,传授葡萄栽植技术、葡萄田间管理技术、果树修剪技术以及葡萄生产标准化,品牌包装、营销策划等方面的技术。

专家引来了,可是群众并不买账。由于群众生产技术落后,新集村生产的葡萄商品化程度差,产量低。比如群众不舍得对葡萄进行疏花,蔬果,导致生产的葡萄花絮过长,每串葡萄上生长的葡萄稀稀拉拉,群众戏称为“一串玲”,专家们看后,建议他们将果穗剪去1/3,群众耻笑道:“我们的葡萄产量本来就不高,你让我们剪去1/3,不是产量更低了吗?”面对群众对专家传授技术的不信任,陈增科书记首先在自家的果园里做实验,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做示范。转眼间葡萄成熟了,按照专家传授的技术凡是修剪的葡萄,果粒饱满,品质好,产量高,原来有抵触情绪的群众,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从此相信科学。看到群众的变化,陈书记及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六场次,参训人数1000多人次。

4.矢志不渝,调整产业结构

抓基础、调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集村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计划经济时代,新集村就曾经种植葡萄,但是由于品种落后,品质低下,产量不高,不懂市场营销,严重打击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该产业一度被放弃。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16字方针,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村领导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再次想到了葡萄种植产业,号召群众发展葡萄建园和新品种育苗。因过去种植葡萄吃过亏的村民们不屑一顾,大街小巷都在传言“陈书记领导的村党组织对政策冲昏头了,人家都在发展新产业,我们倒是捡起过去的破烂”。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下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增科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吃了多少次闭门羹,最后还是他们带头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起到了先富带后富的作用,该村的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过去的3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扩大到目前的2200多亩,葡萄亩收入达到2万元。目前不但该村发展葡萄产业,还带动周边行政村的村民也在向他们学习,发展葡萄产业,因此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5.脚踏实地,拓展葡萄销售市场

随着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葡萄销售成了问题。如何在竞争力持续增强的当下,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需要一个考虑周全、倾心尽力“带头羊”。陈增科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成为群众期待的目光唯一的焦点。除了通过科技强村战略,提升生产技能,提高商品化程度,引进了名、优、新、特葡萄品种,他首先想到的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和葡萄协会。他先后三次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的村官培训,学习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章立制,成立了杨凌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杨凌葡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新集村葡萄协会,对农民种植葡萄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新集村葡萄品质大有提升。他的严格管理,要求采用无公害套袋技术,避免污染;禁止打有害农药,安装杀虫灯,通过杀虫灯消灭所有害虫;建立诚信一票否决制,这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使得该村的“杨凌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获得“陕西省放心农产品示范单位”,“陕西省AAA级信誉单位”,他自己也获得了“感动陕西诚信人物奖”。

这些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新集村的葡萄产业专业村知名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不仅如此,新集村还未雨绸缪,建小型葡萄贮藏库;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精品包装;延伸产业链,联系组织酿酒培训,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家庭酿酒;面对未来的葡萄产业市场,带领干部带头发信息联系卖家买家,把保护客商利益,作为惠民的重要工作,导致来自重庆、广西、湖北、北京、浙江以及西安等地的客商进村抢购葡萄,减轻了群众的销售负担,节约了销售成本,保护了农户生产积极性。

在这片广阔土地上,以陈增科同志为核心的村党组织,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下一步,新集村将按照“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的要求,围绕葡萄产业,发展采摘旅游与农家乐集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加工葡萄酒和葡萄汁系列产品,延长葡萄产业链。

三、重要启示

新集村党支部坚持以支部为引领,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做到产业发展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现在,新集村与自己的过去比,与周围村比,的确是富裕了,家家都有数目可观的银行存款;不少家庭已拥有小汽车、大货车。他们深知,成绩微不足道,特别是与全国的先进村相比,所做的一切更是不值一提。但毕竟是比过去强了不少倍,当地党和政府及广大群众对新集村的今天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友人及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多次来村检查指导,参观学习。新集村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在于有一支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深入当地实际,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让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村民生活富裕。

点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增科同志从事村干部工作20多年来,不忘初心,始终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他用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坚持葡萄产业发展;用超前的科技意识,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学者请进农家小院,传经送宝;用农业标准化意识,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科学的市场意识,他们做品牌,做认证,极大的提升产品质量,效益。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问题村,变成了今天的模范村。

经济发展表面看是经济问题,深层次看是治理能力问题。新集村之所以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取得喜人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选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头人,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好班子,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村务治理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带领全村人民在脱贫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呼啸前进。